“各位专家,是否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11月24日,在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评估会现场,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朱高峰的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了代表“同意”的热烈掌声。
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只是四川推进落实“先进制造强省”的一个缩影。
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支柱。去年,全省制造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90%的高占比;今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其中,31个制造行业大类中超三分之二的行业实现增长。
先进制造业在撑起四川工业脊梁的同时,在强省之路上凸显出强势风范。
从省会到市州“亮点”频现
想体验“先进制造业”,可以走进位于成都高新区的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站在参观的走廊上,生产线尽收眼底,操作台上的指示灯各有所指,操作人员只需根据指示灯的提示,向生产线后端发出信号,相应的产品材料便会被传送带自动传送到正确位置。
这间3100平方米的工厂,只有不到500名员工,但生产线可以做到平均每10秒生产出一件产品,年产自动化产品超250万件。在这间工厂里,每100万件产品中,有缺陷的不超过10件,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的成都,工业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升为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均达到14.4%,列副省级城市之首,已拥有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和食品4个超千亿产业。
除了省会城市成都,近两年来,我省各地先进制造业“亮点”频现:首列“四川造”空铁列车,也是我国首列商品化新能源空铁列车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竣工下线;总投资4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近期将达到产值50亿元/年的四川轨道交通产业项目在宜宾开建;攀枝花成为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钛白粉基地、海绵钛基地……
这些遍布四川各地的轨道交通、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亮点”,融合了智能化、自动化,实现了转型升级,加速了我省先进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形成了拉动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数据为证。2015年,四川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五;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97亿元,同比增长13.8%;全省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同比增长8倍,产值突破百亿元,拥有了年产10万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
2016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同比增长202%;今年1-11月,我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
预计2016年全年,我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可同比增长14%;玄武岩纤维产量可增长1倍左右,实现产值2亿元左右、增长53.8%;石墨烯产业可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增加150%……
先进制造业已成为推动我省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为四川工业经济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从政府到企业协同发力
先进制造业的优异成绩从何而来?
在“先进制造强省”的总目标下,我省综合研判四川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后,首先提出以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建成西部制造强省的推进思路。
去年10月,省政府印发《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2016年初,我省提出以制造业高端领域为重点,以七大工程为具体抓手,以试点示范起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具体推进中,我省也是“大手笔”频现:2016年,全省新增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制造装备创新研制等领域的40个重点项目;对装备产业、消费品产业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实施改造计划,整合省级工业发展资金10.6亿元,专项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安排财政资金6000万元,支持“互联网+四川制造”公共服务项目32个……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