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政策信息

政策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信息 >> 正文

国务院:引导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

发布日期:2014-11-25    作者:     来源:     点击:

 

内容摘要: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

  要做好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上下游产业配套,提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产业转移带动中西部就业和打工人员返乡,有助于中西部地区的新一轮城镇化;东部地区释放出空间,有利于发展新兴产业;产业转移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转移,不能强迫企业去做。

  产业转移意义深远

  李克强说,对中国而言,保障中西部地区的充分就业至关重要。过去30多年,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产业竞争力开始有所削弱。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必须要转移出来,而转移的方向就是中西部地区。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吴传清教授认为,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很高,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因此劳动密集型和加工组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寻找新的空间,东部才能释放出一些空间,发展新兴产业。

  吴传清说,推动东部的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关键的一点是有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产业和城镇融合了,就能吸引在东部打工的人返乡,有助于推进本地城镇化。同时,这也可以缓解东部发达地区和特大城市的压力。

  改善软硬件环境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近几年来,在产业转移加快的同时,也常有一些转移企业反映说,由于中西部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上下游产业配套不足,因此尽管地价和人工成本比较低,但总体下来,成本并没有比东部低多少。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推动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必须要给中西部地区应有的动力支撑。首先要做好交通、信息和人才基础配套设施,用良好的硬环境软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他强调,产业转移不能光由政府推动,更不能强迫企业去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用低成本、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自主转移。改造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也是在改善这些地区的基本营商环境,这将为我国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创造重大机遇。

  东西部产业转移 是当前经济发展所需

  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既是当前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区域发展战略的主动追求。

  总结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包括三点:

  首先,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部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正抓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些产业和企业,必须在空间上进行区际重组、转移。

  其次,我国制造业目前正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的优势,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实现了更高水平、利润率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则利用低工资等成本优势,大量吸引跨国企业投资。我国制造业一方面要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领域,另一方面也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领域的传统优势。东部和中西部的产业结构面临新的分工问题。

  再次,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配套能力提高,市场经营环境改善,具备了承接东部制造业转移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让产业转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环境优先、结构优化的原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再有,中西部绝非被动的接受转移,成为一些原本应被淘汰产业的还魂之地,而是要真正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对技术、环境及政策演变有更多前瞻性考虑。